代大权,1954年生于北京,汉族。1982年西安美院版画专业本科毕业,获艺术学士学位;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曾任西安美院版画教研室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美院教授、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绘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馆评审
“少年时也想学过苏体,读过他的诗文,渐渐惊叹苏长公的胆识才华简直是海,翻波涌浪,浩茫无涯。我的气度格局连井也比不上,就跟苏体疏远了。”那时临写汉魏名碑的青年很多,阮元、包世臣、邓石如、沈寐叟、康有为都崇尚碑学,我受影响,写了好几年。等到在上海美专教书,朋友劝告:写魏碑再庄严肃穆,不能题画。我就改习米南宫的行书,对临背临,慢慢深下去,领悟到米氏也很高,一生多变,临诸家字几可乱真。我的根基不足,流于浮滑而不可收拾。颜体比米氏厚重,尤其是《祭侄文稿》、《争座位》两帖,比他的楷书更抒情,艺术性更完美。我放下米字边读边摹,愈写愈爱。书法如画,须来得厚些,朴拙些,又须流畅自如,工夫较画还深。近来看到五代杨凝式的《卢鸿草堂十志》,日日摩挲。杨有“字痴”雅号,字形厚朴,气韵生动,有弹性,大家风范,天真不伪,古典之美。颜鲁公,杨少师给苏字如虎添上翅膀。所以说我学过苏字也对,有共同的源头,相似也正常。但我是后学,一条小溪,浅而又短,决不能和海相提并论,千万不要误会。我写字只为题画,从来没写过大型作品,很爱好,没有一心想写得比人好的负担,比较自由。好,没有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发私信给不说话的朋友
你还可以输入1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