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大权,1954年生于北京,汉族。1982年西安美院版画专业本科毕业,获艺术学士学位;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曾任西安美院版画教研室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美院教授、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绘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馆评审
蔡襄《自书诗卷》,素笺本,乌丝栏,纵28.2、横221.1厘米。
据前人题跋和收藏印记以及著录,可以明确蔡襄《自书诗》卷的收藏者,宋人有向水、贾似道,元人有陈彦高,明人有管竹间,清人有梁蕉林、毕秋帆,最后入内府。辛亥革命后,宫中书画器物等除溥仪以赏溥杰为名携出,部分和作为向银行借款的抵押品以及赏赐遗老、赠送民国要人的以外,由太监和内务府人员窃出的也不在少数。蔡襄此帖想必也是被太监们窃出的。当年地安门大街桥南路西有一家“品古斋”,是北城唯一的古玩铺(其余还有一两家只是所谓“挂货屋子”)。太监们出神武门,距离最近的销赃处理所那当然就是“品古斋”了。此外,北城的王公将相第宅很多,落魄的纨绔子弟以及管家们也都把“品古斋”当作销售场所。因此在“品古斋”常能发现出乎意料的精品,以至于琉璃厂和东四牌楼一带的古玩铺也时常来这里来找俏货。
蔡襄此帖就是当年“品古斋”郑掌柜送到我家的,先父看过后以5000银元成交。《选学斋书画寓目续记》作者崇巽庵先生与我家是世交,他第一次看到此帖实际是在我家。当时先父叮嘱他不要外传,所以他在书中称此帖“近复流落燕市,未卜伊谁唱得宝之歌”。先父在此跋语中有“壬申春偶因橐钥不谨竟致失去,穷索累日乃于海王村肆中……”之说,是指1932年此帖被我家一仆人吴荣窃去后又复得之事。吴荣窃得此帖,便拿到一个与我家没有交往的古玩铺“赏奇斋”求售。掌柜的一看就知道是从我家窃得的东西,遂表示只肯以600元买下,否则就报告公安局,吴荣只好答应。“赏奇斋”掌柜把上述情况告诉了“德宝斋”掌柜刘廉泉和“文禄堂”掌柜王青,并请他们通知我家。刘王二位与先父商议,认为最佳办法是不要追究吴荣,而尽快出钱从“赏奇斋”把此帖赎回来,先父一一照办。此事如无“赏奇斋”与刘王两位帮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除偿还“赏奇斋”600元垫款外,我家又赠掌柜的1000元作为酬劳。此帖拿回后先父就决定影印出版。当时他是故宫博物院负责鉴定书画碑帖的专门委员,于是就委托故宫印刷所影印,命我把此帖送到东连房(印刷所的工作室),由经理兼技师杨心德用12寸的玻璃底版按原大拍照,张德恒(现在台北故宫)冲洗。这是此帖第一次影印发行。距今已整60年了。
先父逝世后,抗战期间我离家到重庆工作。家中因办理祖母丧事亟需用钱。傅沅叔世丈代将此帖作价三万五千元,由“惠古斋”柳春农经手让与张伯驹。此帖在我家收藏了二十余载;在张家十数载,随展子虔《游春图》、陆机《平复帖》等名迹一起捐献给国家。自此以后,蔡襄此帖便入藏故宫博物院。以上便是《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此帖以后的收传情况。
发私信给不说话的朋友
你还可以输入1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