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大权,1954年生于北京,汉族。1982年西安美院版画专业本科毕业,获艺术学士学位;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曾任西安美院版画教研室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美院教授、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绘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馆评审
翡翠的开采和利用历史较短,虽然有些古代文献中就言及翡翠(如汉赋中就有翡翠一词,另北宋时欧阳修也收藏了一件翡翠罂,并言及有翡翠盏收藏于宜圣库,关于这两件翡翠器的记载无疑是可靠的),但是,至今还没有早于明代的翡翠器出土。因此,我们只能说翡翠的开采和利用是从明、中晚期开始,盛于乾嘉特别是慈禧时期。
翡翠主要是由硬玉及其他钠质,钠钙质辉石(钠铬辉石、绿辉石)及钠长石、角闪石、透闪石等组成,硬玉是一种辉石类矿物,是钠铝硅酸盐类矿物,传统意义上的翡翠是以硬玉占主导地位(占80%)的集合体。现在一般以折射率1.66,密度3.25—3.33克/立方厘米左右,硬度达到6.5—7度的硬玉岩或硬玉辉石岩,只要达到宝石级就定为翡翠。
钠铬辉石,绿辉石,钠长石是翡翠的主要伴生矿物,随着这些伴生矿物的含量变化,翡翠的物理化学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当钠铬辉石占了主导时,比例高于硬玉就会变得很干涩。就是所谓的干青。当以绿辉石的含量为主时,就是油青种翡翠了。当钠长石的含量占主导时,就变成了钠长石玉,即水沫子。
翡翠的结构组合有三种,纤维交织结构,粒状纤维交织结构,粒状结构。以上三种结构当受到较大剪切应力的作用时,翡翠原来的结构会发生更一步的变化,较大的颗粒碎裂成细小颗粒,当剪切作用更强时,则发展成糜棱——超糜棱结构,这时矿物透明度高,致密而细腻,高档翡翠多属于此。
翡翠的翠性实际上是翡翠的解理性,即具有两组完全解理,在翡翠中出现片状或丝状闪光,俗称“翠性”。在翡翠成品中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大一点的闪光俗称“雪片”,小一点的俗称“苍蝇翅”。这是翡翠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识别翡翠与其它易混淆的玉石及有关仿制品的重要区别标志。
翡翠的历史虽短,但是依托中华八千年玉文化的深厚底韵,更以它多姿多彩的色泽、纹理、韧性好、硬度高的特点,迅速成为我国人民的心头所好、心爱之物,亦占了全部各种玉石类的加工、贸易、流通、收藏中的绝大份额。
翡翠文化博大精深,触及的各个工艺领域甚广。今天在这里,我只想讲讲翡翠雕刻中的“巧色法”,以及它的作用和派生意义。
所谓“巧色法”,就是一种利用玉石材料上的各种颜色来设计表现某种具体形状的制作方法,应该说“巧纹”,“巧形”也都属于这一范畴。
“巧色法”特别适合具有多种颜色的石材,比如叶蜡石类的青田、寿山、昌化、巴林这四大石材,同时也适合其它材质的木料,以本人的木雕创作为例,木材特别是硬木,就非常适合这种技巧,而且还非常适合“巧纹”、“巧形”。
“巧色法”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作品的档次,以相对便宜的价钱买到的玉料,经过独具匠心的构思,别出心裁的用料,鬼斧神工的雕刻,使一些常被人不屑一顾、弃之不用的,或一般人很难利用的“怪庄”料,一跃成为艺术性、工艺性很强,众人争抢,都想拥有的“俏货”。
著名香港导演王家卫最近说“人生最难得,唯趣也”。这也是这个讲座所强调的,好玩、有趣,早在2005年,我就在一篇论及雕玉的题目叫“琴坊攻玉记”的文章里写到:“玉雕创作,应该从购玉料开始……,我等搞玉雕的则专找一些块头不大,色彩特别、种质不错的(挑种质不挑绿),价格比较便宜的来买,在挑玉的同时也顺便设计,看看能做什么,如果挑到很有特点,能搞巧色的(即玉石上的颜色与你所雕的形象的颜色相似的)玉料,那就高兴得不得了。所以淘买玉料之日,绝对是每个雕玉者的欢乐节日”。
这欢乐还没完呢。玉料买回来了,创作设计的“卡拉OK”才刚刚开始呢?最后在夜深人静时,将玉料在案上摆开,强光手电筒在握,照透玉料,这时心窍放开,神游八极,上天入地,穷究幽微,思绪时而阻滞,百思不得其解,时而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这绝对是项级的娱乐,至高无上的享受!
随着一件件浸透着你的心智能力,美好的愿望的精美璀灿的作品逐渐完成,你的个人能力、眼界、思想、心胸、气质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人也变得气定神闲,宠辱俱忘,什么都能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更不会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通过翡翠雕雕刻创作,让我体会到很多新的观念和与一般世俗价值观念完全相反的概念,从中重新发现翡翠的一些全新的美学意义。
古人常说:“灯下不观玉”,意即指在灯下玉很漂亮,你很容易受灯光的欺骗,离开灯光的照射,有些翡翠石料变得灰不溜秋,暗淡无光,一点都不漂亮。这其实与生活中一些人很相像,平常普普通通,一点都不出彩,但是一旦遇到某些关键的地方,便大放异彩,“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其实,我经常在强光透视下欣赏这些通过光透射才非常美丽的翡翠,既感叹其美艳的内质,又感而慨之生活在我身边的不少美院老教授,平时低调处世,毫不显山露水,但其艺术创作、思想修养,深邃广博,高尚,人象翠玉、翠玉象人!
其实,在灯下观玉,用强光透射玉料,是从一个新的角度,用一种特殊手段来欣赏,有何不可!不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我们怎么知道几亿甚至几十亿光年之外的太空天体的精彩,不借助显微镜,不借助高速摄影,怎知道微观世界的奥妙。不借助先进的飞行器,人类又怎能体验腾云驾雾、日行千里万里的奇迹。
运用“巧色法”,就可以极大提升翡翠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提升了每一个从事玉雕创作者的自身价值。
广州美术学院
尹秋生
2013年3月28日
发私信给不说话的朋友
你还可以输入1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