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大权,1954年生于北京,汉族。1982年西安美院版画专业本科毕业,获艺术学士学位;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曾任西安美院版画教研室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美院教授、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绘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馆评审
美术创作是人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产品(被物化的)。那么,画家的精神境界无疑决定了一件作品的高下优劣,而不是技术、手段、工具和材料。那些让人刻骨铭心的画作,无一不是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博爱的人文关怀而深深让人们感动的。以历史为例,徐青藤和郑板桥仅以最简单、最常用的书写工具和材料(宣纸、毛笔、墨),画出了在艺术成就上不亚于任何艺术大师的作品。米开郎基罗和弗美尔却用最复杂的、秘不示人的技术手段,也画出了如西斯庭教堂壁画、“窗前少女”等画坛巅峰之作。前者至简,后者至繁,却同样青史留名,难分仲伯。
画家精神境界的根本,我认为就是对真、善、美的认知;就是对真、善、美的践行;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以真、善、美洗涤和陶冶自己。用真诚的我,直面真实的世界。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抱定“与人为善”、“善爱天下”的道德标准,善待生灵,善待自然,为扬善而抑恶,“惟善以为宝”。画家以赤子一样的真我,以独善其身、兼善天下的念想,自然会发现大千世界的至美,也自然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这种至美,以这样的境界作画,至美会在你作画的一笔一画中流淌,至美会在你画作的一形一色、亦形亦色、形形色色中涌现。
这种境界,让艺术家意识到,表现真实的现实生活,张扬人类社会向善的道德良知,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展示人性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是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是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是艺术家的人生担当。
这种境界,让艺术家的精神升华着,他(她)们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创作。他(她)们有理想,有道德,有真善美的观念,有是非、荣辱的观念。他(她)用自己的呕心沥血之作,呼唤着善良、崇高和爱,歌颂着劳动与和平,诠释着理想、希望和信念,构筑着社会和谐的家园,滋润着民族文化的根本,守护着人类文明的净土,向往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浪漫主义让他(她)们藐视困难,永远乐观。英雄主义让他(她)们意志坚强,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现实主义是他(她)们不变的主张和传承,是他(她)们迎风猎猎高举始终的旗帜。他(她)以赤子之心(真心、善心),具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理想诉求,执着表现并追求现实生活中本真之美、质朴之美、平淡之美、高尚之美、伟大之美。他(她)们用自己的全部热情感悟着这种美,同时也被这种美感动着,被这种美充实着。他(她)们被浪漫包围着,他(她)们被理想牵引着,他(她)们陶醉于其中,他(她)们倾其一生,用志不分,百倍其功,用真、善去构架美,用美去解构真、善,从而完成一个又一个圆满、周而复始的螺旋向上。
这种境界,这种螺旋向上,需要艺术家长期的生活积累,长期的艺术训练,长期的道德养成。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其乱其所为的千锤百炼。需要象牙塔里笃志虚心,勤读不息,潜心学习,也需要行万里路,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生命,走进人们曾经和现在的生存状态,走进周边的文化,走进世界的文化,甚至走进宇宙的文化。
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坚实的功底,深厚的修养,敏锐的感悟,提升着我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及丰富的想象能力,独到的创造能力。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了这样的耕耘,有了这样的积淀,有了这样的学养,也就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创作的冲动。
“无暇人品清如玉,有骨文章淡若仙。”画品从人品中来,学问在技巧中体现,思想的境界提升了我们艺术作品的境界,“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高雅的、高尚的、气象正大的艺术品也就由此中而诞生了。
唯真唯善,然后才能唯美。只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态度才能同时兼备三者。现实主义的核心价值应该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的真、善、美的肯定和敬重,对人类具备的趋真、趋善、趋美的品格的肯定和敬重,然后愿意用自己的艺术实践趋同真、善、美,用自己的作品对上面的两个‘肯定和敬重’再做一次‘肯定和敬重’。
真、善、美的循环,真、善、美的圆周运动,应是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心路。
父亲是老解放军战士,戎马一生,历尽磨难。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苦苦奋斗了一生。一个宁静的夜晚,弥留之际的父亲缓缓睁开了眼睛,我看到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慢慢流下,我急忙拿出手帕为他擦拭干净,焦急地问他哪里不舒服。他说:“我看见某某某(都是先他而去的他的战友)。他们在雪地里行军,他们的衣服都很单薄,他们冷的在发抖啊,我还没有搞到棉衣,我快急疯了”。(解放战争时期,父亲是某骑兵师后勤部长)更多的泪水涌出父亲的眼眶。渐渐,父亲又陷入了深度昏迷中。透过朦胧的泪眼,思绪在冥冥中飘荡着,仿佛又飘回到解放战争中那西风吹血、铁衣红冰的北国疆场:一声寒角,朔云边雪,雪花如席,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下,在深可齐腰的积雪里,将士们匍匐着、厮杀着、呐喊着,血沫和着雪花,战旗迎着子弹。我看到了我的父亲,父亲的战友……父亲的忠勇让我崇敬,父亲的仁慈让我感动,父亲的辉煌让我产生创作的冲动。我渴望着为伟大的人民军队大声讴歌,我渴望着为父辈们的丰功伟绩大声讴歌,于是,我有了创作《庄严的时刻》的冲动。
推开南面的窗扉,遥望天安门广场,一幅熟悉的老照片浮现眼前,在开国大典上,威武的内蒙古骑兵部队以分列式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得得的马蹄声,震憾了十里长街,振奋了民族精神,闻之者无不动容,我们欢欣鼓舞,而那些环伺周边、敌视和觊觎我们新生政权的帝国主义、蒋介石匪帮和分裂势力则闻风丧胆。这历史的一刻,这庄严的一刻集中体现了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序列中的内蒙古骑兵部队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建立的丰功伟绩。这庄严的时刻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创作切入点吗?一个画面逐渐清晰起来,红马连火红的战马,雪亮的马刀,铜像般壮硕的骑士,人物和马匹上下一齐的透视变形,色块如堆石砌砖的组合变化,产生铜墙铁壁、排山倒海的视觉效果。在这铜墙铁壁的后面,是母亲的微笑,是婴儿的酣睡,是千家万户的安宁。而排山倒海般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冲刷掉了中华民族被列强分割的耻辱,也让一切妄图改变历史进程的反动势力落荒而逃。唯有这样的视觉效果才能体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是无坚不摧的武装力量。画面不拘于具象的束缚,语言要大胆夸张,手法要装饰,色彩要热烈,要追求形式感,要尽可能发挥艺术的张力,唯有这样,才能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才能抒发我强烈的情感。于是,我完成了《庄严的时刻》的创作。
在地球上众多的民族中,我不知道有几个民族的女人在一年365天的日子里,天天从凌晨四、五点忙碌到晚上十一、二点,但我的蒙古族姐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群。天还没亮,妳就开始为牛群挤奶。当朝阳出现在草原平坦而极远的地平线上的时候,妳已经提着满满几大桶牛奶回到了毡房,妳拢起了火堆,驱走毡房的寒气,毡房升起袅袅的炊烟,奶茶的香气逐渐弥散开来。草滩上,洒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苍穹下,被蓝天融化掉的是男人和马群的背影。收获回来的牛奶要被加工成奶油、奶酪、奶酒……,接下来要走一段不近的路去汲水,然后是洗衣、剪羊毛、搓毛绳、缝补衣衫、做饭……马蹄声由远及近,男人和他的朋友们来了。于是,小桌上渐次摆上了奶茶、奶食、奶酒、手扒肉……夕阳里,歪歪斜斜的马驮走了歪歪斜斜的男人们,一桌的狼藉在妳手里又归于洁净。夜色里,孩子们安静了,男人安静了,老人们安静了。妳却又走进了夜色中,召回牛群、羊群,绑牢柳芭,上百的生灵在女人温柔的呼唤中,归于安静。
风雪中,艳阳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漂白了你乌云一样的长发,辛劳平添了妳脸上的皱纹,妳不再靓丽。风湿病使妳无法伸展佝偻的身躯,你不再婀娜。但北风里依然有妳劳作的身影,毡房里依然有妳深情的歌唱;这是一群无比刚毅的女人;这是一群无比勤劳的女人;这是一群普天下最任劳任怨的女人;这是一群没有奢求最感到满足、最懂得幸福的女人。我仿佛看见诃额仑夫人,伟大的母亲,丈夫被仇家杀害,族人弃她而去,中年丧夫的切肤之痛,众叛亲离,前徙倒戈,孤立无援的处境,都没能让她低下高贵的头颅,她带着只有九岁的铁木真和他的五个弟弟,以野草和土鼠果腹,徒步和仇家的骑兵周旋,用木棍和狼群对峙,辗转于穷山恶水之间,死中求生,九死一生,奇迹般度过了十几个春秋,言教身传中,让铁木真学会了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品行和本领。耳濡目染间,培养了铁木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人格,硬是把一个幼齿少年锤炼成席卷天下、包举宇宙、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宇宙大汗--成吉思汗。
还有一位杰出的草原母亲--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另一个帝王的母亲,清顺治帝的生母孝庄皇后,这位被称为“清代国母”的蒙古族女性,以其善良大度,睿智英明在满清入关前后,中国从大乱到大治的特殊历史时期,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协助皇太极、顺治、康熙三代皇帝劝降汉臣,化解满汉矛盾,消除诸王恩怨,维护国家安定。在平三藩、除鳌拜、收台湾,用兵西域,建立有效统治面积数倍于明朝、综合国力达到封建社会顶峰(康乾盛世)的大清王朝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无可取代的作用。诚如康熙所言:“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忆自弱龄,早失估侍,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她居功至伟,天下归心,王公大臣们曾数次希望她垂帘听政。她和吕后、武则天、慈禧一样,辅佐两代幼主,大权在握,一言九鼎。她比吕后、武则天、慈禧更有条件享受称孤称霸,独断朝纲的权力快感,但她没有。她不想被后人指责,她不愿落人以口实,她不想乱了朝纲,她的良心不允许她越雷池一步。这就是大草原赋予她的大胸怀,这就是大草原赋予她的大智慧,这就是大草原赋予她的大慈悲,这就是大草原赋予她的大境界。
我被你感动着,我为你骄傲着,我的姐妹,我的母亲。《草原母亲》系列作品代表了我的心声。
《军营文化天地》2010年第08期
发私信给不说话的朋友
你还可以输入1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