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大权,1954年生于北京,汉族。1982年西安美院版画专业本科毕业,获艺术学士学位;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曾任西安美院版画教研室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美院教授、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绘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馆评审
提到蒙古民族,就不能不提到蒙古马,蒙古人和蒙古马如影随形、形影不离。
蒙古人只有骑在蒙古马上,才魅力四射,才挺拔,才阳刚,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也才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道风景。
蒙古人的一生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蒙古民族的性格是在马背上铸成的,蒙古民族的历史是在马背上写就的。
蒙古人和蒙古马组成的“十万铁骑”,在成吉思汗的统帅下横扫欧亚。铁蹄所至,规划了中华民族后来的疆域,使今天的中国,拥有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和丰富的战略资源。在如今空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在大国博弈的残酷游戏中,使我们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地排兵布阵,捍卫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利益。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蒙古马驮着北方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入主中原,先后建立了商、北魏、辽、金、元、清等政权,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一次又一次地输送着新鲜血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民族大融合,使我们的中华民族有了如今的人口规模并充满着朝气蓬勃的活力。
身材矮小的蒙古马,承载着那些高大如“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的大宛马们所无法承载的历史重负,完成了大宛马们所无法完成的历史使命。
坚毅的蒙古马不畏寒暑,不挑肥瘦,以超群的耐力穿过茫茫的戈壁,穿过人迹罕至的沙漠、穿过雪山、穿过林海。在喜马拉雅山脉,在印度次大陆、在亚平宁半岛、在伏尔加河流域都留下它矫健的身姿。
中华民族寻着蒙古马的足迹,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旧有的画地为牢的封建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农耕民族第一次走出了井田的方块,走出了万里边墙的樊篱,放眼看山、放眼看海。
欧洲民族寻着蒙古马的足迹,认识了古老的华夏文化,于是有了《马可.波罗游记》。
阿拉伯民族寻着蒙古马的足迹,来到了神州大地,于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了无数的清真寺并形成了一个兴旺的民族——回族。
蒙古马带给中国和世界的是一次空前的文明大交流,世界古代史因为有了蒙古马,又向前走了很远的一段路。
蒙古马,蒙古人的蒙古马、中国的蒙古马、世界的蒙古马。
没有蒙古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蒙古族,因此也就没有了一个完整的中华民族。
蒙古马、蒙古人的蒙古马、忠诚的蒙古马。对主人和草原充满无限眷恋的蒙古马,死也要面北而死。流下了让人闻之泣泪的“骅骝向北”的故事。
蒙古马,蒙古人的挚爱,缠绵的爱在缠绵的长调中,缠绵的爱在缠绵的丝线中,秀在荷包上、秀在嫁妆中、秀在毡房里……但依然宣泄不尽蒙古人对它的爱。
发私信给不说话的朋友
你还可以输入1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