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大权

代大权,1954年生于北京,汉族。1982年西安美院版画专业本科毕业,获艺术学士学位;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曾任西安美院版画教研室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美院教授、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绘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馆评审

中国当代版画缺了什么?——通过第十六届全国版展看当代中国版画


  中国新兴版画自上世纪30年代“启动”以来,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发展至今,和当下整个国际版坛的情况相比,我们可以说已经不缺什么了。人家会的,我们如今也都会了;人家搞得出来的,我们也都搞得出来了;人家有的版种、样式、观念、手法,我们也都有了。在近几年的各国际版展上,各种名目的奖牌我们也都拿了,手捧一本本“国际版展”的图录,也不再觉得有什么陌生的面孔。是的,我们已不再是西方的盲从者,不再是“歌迷”、“影迷”、“球迷”的角色,我们已是国际版画舞台上春色与共的竟技者,我们已有足够的能力在国际版坛上以我们自己的价值观、艺术观说东道西、评优论劣。一句话:中国版画已到了该独立考虑自己问题的时候了。那么,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的袂涣大国,作为正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中国版画,我们目前的整体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又当如何“与时俱进”呢?通过刚刚在合肥落下帷幕的第十六届全国版展,我们可以窥见到当下全国版画的基本状况。总的来讲,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版画通过对自身形式语言的一段特别投入的关照,以及对全球国际版展的普遍介入和融汇,中国版画的确在制作技术和工艺方面已达到空前的水平,过去生疏冷门的“三版”,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作为“创作版画”来说,中国版画在这些方面已和国际版坛的“先进水平”基本“扯平”。这一事实是有目共睹的,这一次的十六届全国版展就再次验证了这一点。然而,对于大多数亲身目睹了这届版展全貌的观众,以及包括多数的评委来讲,可以说是在欣喜之余,普遍感到了某种驱之不散的缺憾。当人们走出那刚刚落成的恢弘壮观的会展中心,离开你刚刚置身其中的色彩纷呈的展厅,当我们的热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当我们来回眸渐渐冷却的记忆时,我们不禁会对自己发问:那真正震撼人心、打动知觉、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作品在哪里呢?

  是的,我们曾在展厅久久地徘徊,有些人是一次、两次、三次的前往观摩,细大不捐。尤其对那些被告知获奖的作品,特别对那些获大奖的作品,人们更是反复地观看,力求读透和记住它们。但是,评委的权威,概念的解说,在艺术的客观规律面前终究显出它的脆弱和无力:人的记忆只留下那些被美和真情所打动的作品。的确,获奖的作品是相对优秀的;某些未获奖的作品也有优秀的。但是我们这里谈的是“力作”。整个展览看完,那能真正震撼人心的力作在哪里呢?古元的《刘志丹》,李焕民的《初踏入黄金路》,吴凡的《蒲公英》……那些不靠宣传、不靠评奖、也不靠反复做广告就让人过目不忘的作品到哪里去了呢?我们在展厅中不难看到的是那些制作精良的作品,简直是一副比一副精良,这些作品有抽象、有具象、有人物、有风景……,它们应有尽有。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知所云,或者令人确信它们本来就无话可说,这令我想起小时候就记住了的列宾形容当时某些俄国画家的话:“他们就像莫斯科上流社会的女人,虽然会说一口流利的法国话,但她们不是没有话要说,就是说一些最无聊的话。”

  更有趣的是,在此届版展评为金奖的四幅作品中,一幅是抽象的铜版,其余三幅都是风景,这如果说不是评委们的故意导向,难道是中国版画在版画的本体语言上刻意探索了十几年,“三版”也发展了十几年,反倒找不出表现人物的“语言”来了吗?难道是因为对于版画自身的“观照”与“内省”太多,就“超脱”到忽略我们自身的存在了吗?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尽管“美”是什么,是哲学家们至今争吵不休的问题),难道我们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就简直不是生活,以至我们今天十三亿人口投身改革开放,日新月异地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活也简直不是生活,简直找不出美,简直不值得“精进”了的当代中国版画去着力“观照”和表现吗?当然我们不是说的题材问题,表现人物题材的作品也并不少,特别是等到全国美展、全国版展之类“官展”的时候,一般也不用担心缺少人物,特别是不用担心缺少“主旋律”式的人物作品。但我们这里谈的仍旧是“力作”。那类毫无真情、迎合取媚的作品无论其“题材”和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是不值一谈的。

  文章写到这里,夜已深了,无独有偶,在略事休息的片刻,我信手翻弄一本书,那页恰是李松先生(前《美术》、《中国美术》主编)的论文《重读三四十年代的版画》,结尾有这样一段,我全文开列:“以先后举办过的十四届全国版展为届标的中国当代版画创作,做出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当初参加木刻讲习班的学员只有13位青年人,现在版画创作队伍已是成千上万了,当代版画作品无论是艺术观念的更新、题材内容的拓展、表现技巧的精进都是以前无法望其项背的。然而观众们也常常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现在的作品往往不如三四十年代那些尚不够成熟、完善的作品那么耐看,那么真挚动人,那么过目难忘,那么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从这段文字来看,中国当代版画的这种状况也并非只是十六届独有,至少追溯到十四届前后,以至近些年来可能一直都存在这种情况。(昨日在电话中与省画院的一位国画家聊到此事,她说国画界的情况也是一样,那种有力度的作品和过去年代比是太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近些年来天天都在讲“弘扬主旋律”,为何中国当代艺术家——范围还是说小点吧——版画家,反倒越来越“疲软”了呢?我们不禁要问:“精进”到几乎“什么都不缺”的中国当代版画,到底缺了什么呢?

  我们说:它缺少的是“精神”。是那种作为艺术灵魂的“精神含量”。当然,提到“精神”就要提到人,提到艺术家。在这个问题上歌德说得好:伟大的人格产生伟大的精神。即对于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伟大的人格”与“诗的精神”。一个人格疲软,精神委琐的人,无论他用什么“语言”来说话,我们能指望他说出什么来呢?

  想想吧,我们的许多艺术家平时在想些什么呢?职称考核,职位竞争,人际关系,子女考学,获奖拿牌,购车买房……现代的快节奏将这么多的问题搅在一起,一个艺术家的负担何其之重?(这比起一些人所抗议的让版画承载的“负担太重”来说,真不知道要重多少倍?)当然,并不是说艺术家的这些生活就不是生活。如果他们能诚实地观照和反思自己的生活,兴许也能画出好的作品。但是,正像评论家尹吉男先生曾说的:他们好像视自己的生活就简直不是生活。到了要参加大展或有什么“任务”来的时候,他们就会赶紧拖着自己沉重混乱的头脑,带着全自动相机,奔赴工矿农村、长江黄河、抗洪前线、西部开发等,实行“万里采风行”(特别是如果他们有公款条件的话),将这些他们平日既不熟悉,也不思考,既不关心,也不感动的“素材”抓到手之后,即使他们很“投入”地进行“主旋律”式的创作,我们又能指望他们画出什么来呢?我们能指望他们画出《黄河大合唱》式的旋律?或是《初踏黄金路》的喜悦?抑或《藏族女孩》的美丽?我们这些早已习惯于“快节奏竞争”的画家,你又怎么指望他画出齐白石那样淳朴的小虫与游虾呢?就是画人体,又怎能指望他们画出古人的静穆呢?一句话,中国当代版画精神含量的苍白,根本的症结就是在于我们当代艺术家自身精神的疲软、浮躁与委琐!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画家全部都为创造版画的精品力作去献身,因为人各有志,人各有求,人各有各的活法,但是对那些有意要想创造精品力作的人,我们应当指出:光靠技术的精进、材料的更新、“观念”的“前卫”,抑或靠“题材”的“重大”等等,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们要想真正创造出不愧时代、不愧民族的永驻魅力的精品力作,惟有真正振奋起自己的精神,真正关心和投入到我们时代和人民的生活中去,诚实地遵循艺术的规律,才能使我们的版画艺术真正无愧地汇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

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黑龙江省版画院院长张朝阳

原载《美术》第422期
 

how aids is transmitted click aids history
best antibiotic for chlamydia gonorrhea and chlamydia treatment std list
free spyware for android phones open spyware for android phones free
cure for hiv jasonfollas.com symptoms hiv
married men that cheat riaservicesblog.net why women cheat on men they love
symptoms of an std in women chlamydia symptoms treatment for gonorrhea
why are women unfaithful open reasons women cheat on their husbands
free text spy for android turbofish.com android spy software free
spyware on android phones click cell phone spy software

时间:2013/12/7 11:07:22 热度 (0) 评论 (0)分享
推荐
暂无评论!

发私信给不说话的朋友

你还可以输入100

021712304564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