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仕彬,1965年生于四川,1997年定居北京。 现任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副秘书长、PHE国际青少年书画大会创始人兼秘书长、太湖文化论坛常务理事、北京大学艺术资本协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城市文化研究院(香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香港)执行院长等职。 自幼酷爱书画,一直从事书画创作
我是从事传统艺术的,而且是中国最古老最传统中国书画的。而今天的主题是“当代艺术”,说实话,跟今天的各位专家比起来,有些班门弄斧、隔靴骚痒之嫌。只能说是个人感觉,有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首先,我觉得当代艺术是一个民族追求进步和文明所需要的,符合当今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方向。我想不仅因为当代艺术具有“现代性”和“当代性”的特征,还因为其关注社会问题,促进人性的解放等特点,往大处讲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
程大利老师是我十分敬重的当代画坛的山水画大家,他博学多艺,却谦逊勤勉;他身居高位,却和蔼待人。2007年8月,我应大利老师之邀,到其新落成的工作室“师心居”作客。并借机向大利老师请教山水画创作密要。他的工作室比我想像中要宽敞许多,其布局自然是围绕画案和书籍展开,简洁渊澜,敞亮雅致,给主人的知识结构和性格相吻合。最重要的是该工作室居然是在北京CBD核心区极其繁忙的写字楼里,这使我体会到什么叫“大隐于
中国传统文人向来有“悲秋”的情愫,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对有情人而言,有“悲”自然亦有“喜”,比如刘禹锡就偏要“我言秋日胜春朝”,并且告诉我们秋天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看来,“悲秋”也罢,“乐秋”也好,无非是说——秋是一个浪漫的季节。北京的秋天更是让人着迷。不必非要爬上香山看红叶,或是跑去大觉寺赏银杏,单是湛蓝的天和清澈的风就可以让人手舞足蹈了。在这样的美好时节,好友相聚,赏读秋
鸿蒙初辟,风雨如磐,地呈百象,万物生长;庖栖狩猎,嫘祖亲蚕,神农教稼,大禹治水;皇天后土,农桑为先。先贤尧舜禹,三代夏商周。商鞅变法,重农兴邦,国是耕战。秦扫六合,天下一统。自此以降,历朝历代,农耕之重,务莫大焉。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一分力,一分获,至诚无伪,耕之道也。天行刚健,大哉乾元,日月递炤,列星随旋;人生天地,万物灵长,体法自然,正性五行;钻燧取火,以代腥臊,以佃以
——在中国山水文化高峰论坛上的学术演讲“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梦溪笔谈》卷十七)。900多年前,郭熙《林泉高致》诞生的时代,沈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当代人与山水画的隔膜正在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深刻认识山水画背后的中国哲学精神,重新审视当代人与山水画的审美距离及其成因,进而思考当代山水画
鸿蒙初辟,天云四漫,地呈百象,万物生长。天道运:日月递炤,列星随旋;地之道:载物无疆,含弘光大。然风雨万物,高山长河,四时八节,乃蕴造化之功,含极物之理,包举宇内,概莫能外。此之天地大理,大美之慧根。故庄子曰:天地有大美,万物有成理,四时有明法也。人生天地,万物之灵,体法自然,正性五行,凝浩浩万物之菁华,贯悠悠天地之慧根。铁血男儿,仪表堂堂,坚刚德方,内圣外王;窈窕淑女,情结千千,至柔至静,极物之
浩浩宇内,亿万斯年,文明蒙绪,肇于四方。循道而趋,和尘韬光,含弘耀世,天地玄同。奥林匹克,发端希腊,历劫不磨,滂沛万方。雅典卫城,健将竞逐,壮士相争,罡风烈烈。原始奥运,崇武尚力,神圣休战,厥功千载。兹事以降,1892年,顾拜旦兀兀穷年,精思天蒙,绪接八荒,创《奥林匹克宣言》,倡更高、尚更快、致更强,崇和平、敦友谊、促进步。索邦演讲,复兴体育,情动苍生,天下咸归。至若1896年,奥林匹亚山下,恢恢
通常读好画,我都能较快地从直觉的激动进入理性的鉴别,小到笔墨技巧,大到意境、气息,神、妙、逸、能,很快便能洞彻个中堂奥。但站在程大利先生的作品前,一种特别的激动从头顶袭人而来,夺人心魄,让人久久处在一种精神的激荡与渴求中;一种直击心灵的文化能量使你必须用心去体悟,并且最好是在夜深人静心无旁骛时,解衣般礴,澄怀静观。你会感受到存在于文化时空中的历史文化信息破纸欲出,你会看到一股纯正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感
陈仕彬《墨荷》 山水画家除了通过自己的作品和人格精神“成教化,助人伦”以外,还应客观认识到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山水文化的衰微,特别是“西学东渐”后所产生的人文分化使中国传统文化愈显尴尬,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客观上讲,阐述学的障碍及当代人人文基础的缺失,使人们很难从本体上体认中国山水
发私信给不说话的朋友
你还可以输入1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