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春生于北京艺术世家,自幼习画于父母,其母亲邵晶坤, 父亲赵域都是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少番是画家,雕塑家,设计师,他一直以来以一个反当代艺术的方式进入当代艺术,其作品被国内外许多重要收藏家和博物馆收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日本富冈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V & A)博物馆
双碗 1997年作 200*130cm万岁 1985年作长眉老者 75*75cm摇篮 1989年作 146*115cm最后的文人 2010年作 100*100cmhiv/aids definition ways to prevent hiv how to cure aidsandroid apps free click how to spy on a android phonereasons wi
月兔 2010年作 210cm兔照镜 2009年作 230*170cm我感兴趣的是从动物的角度来理解人性。我画兔子不是单纯为了画兔子,我是把一切包括无生命的东西都当成有生命的东西来画,如何把所有东西视为生命体,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这些都体现在了人性这个问题上,因为我觉得人性里面有很多动物性,这个“动物性”不是一个贬义词,比如说禽兽不如,这虽是一个骂人的话,但其实我们人的确有许多地方需要向动物学习
“审老”是少番最新个展的主题,在20多年的艺术历程中,少番对“老”的东西有着挥之不去的迷恋,从早期对老家具的拆装实验到绘画中对于“无我”状态的呈现,“老”一直是少番的审美哲学,也是让作品超越时代语境存在的方式。第一回看到少番的画是在今年的艺术北京博览会上,某画廊的展位上挂着他著名的《白兔》和《黑兔》(限量版画并非原作):一只胖乎乎,憨头憨脑的兔子煞有介事地端坐在画面的中央,惹人喜爱,而兔子眼神中又
明式五角星白兔 2010年作 200*150cm我想,我是一个古典主义者,我更希望用“玩意儿”一词称呼我的艺术作品。中国古代艺人称呼自己的艺术为我的“玩意儿”。“玩意儿”一词表达了中国人对待事物淡泊洒脱的情怀。“玩”在古汉语中有研讨、反复体会、游戏、忽视、观赏、欣赏的含义。“暂辍观书夜,还题玩月诗”(唐代诗人韦应物)表现的就是这种对艺术的理解。当今许多艺术品或许使我们受到触动甚至震撼,但更多只是传
园林作品 我发现中国传统美学的依旧能打动今天的欧洲人,中国园林是独特的,它侧重人在里面“游”的概念,有隔、有抑、有曲,人可以在里面驻足,是一种心灵的安顿;也可以让你静下来,是心灵的一个慰藉,这是中国园林的一大功能,叫“慰藉心灵”。其实,重要的是交流。这种展览好像是个单独的领域,它是一个纯粹的花园展览,在我们看来它应该被纳入到艺术展的范畴,但它就是一个花园展,虽然也叫花园艺术。中国人在明清以前
少番,第一个获得RHS英国皇家园林协会切尔西花园展金奖的中国艺术家,他更希望用“玩意儿”一词称呼他的作品,从先秦儒家到商周玉器,从中国园林到文人现象,从西方美学的生命健康、日本美学的死亡极致到中国美学的含蓄、萧瑟,少番先生都颇有见地,他游走在自己的园林世界里,并等待着被世界遗忘的“暂辍观书夜,还题玩月诗”境界的拾回。记:听说您在伦敦切尔西获了一个奖,简单地说一下这个奖的情况。邵:它是英国皇家园林
1.你作品中的重复性使人想到一个循环的概念,时间永远不断循环地超越历史。您是接受这个循环模型还是一个线型和进步的历史性模型?少番;我更愿意接受循环的概念,历史是循环往复的,时间是一个圆,所以没有前后之分,而且我非常赞同张璪(中国唐代画家及美术理论家)的绘画理论,他认为评价一张绘画的艺术成就,应该抛开其所在的历史背景,不要以当时的历史环境作为参照,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在任何的历史环境下都被认为是好
作者:凡子 少番的油画,在第一秒的时间,就可以紧紧攫住人的眼睛。兔子、驯鹿、猫,甚至人类的小婴儿、人类的成年人,每一种动物都有着令人惊异的美貌:柔和、单纯、光润,洋溢着一种肥美温存的气质。但如再凝神细瞧,一种奇异之处便慢慢从画里渗出来,这所有抽离了背景的动物,它们既是动物自己本身,也可以说不是。好像身后有多个物种的形貌融于一体,也好像艺术家本人就藏于那个动物之中,眼神冷静中带着受伤,单纯中蕴
发私信给不说话的朋友
你还可以输入100 字